行業動態
旺季時“忙不歇”是他最大的感受
11月秋高氣爽的季節,記者驅車來到工廠前,打開車門就聞到空氣中飄散的陣陣甜香。徐集鎮的花生糖,在六安市可謂家喻戶曉。香、脆、酥的徐集花生糖甜而不膩、回味悠長,在當地已經有100多年制作的歷史。


經過不間斷差不多二十分鐘的攪拌,麥芽糖水分漸漸蒸發、變的有粘性,這時拿過小蘇打倒入鍋中,原本粘稠的糖漿立刻開始膨脹,大量氣泡像被賦予生命一般涌出。緊接著,倒入炒制好的花生,糖漿以最誠摯的懷抱,擁抱了酥脆的花生。帶著熱戀的香氣出鍋,接下來輪到女工們忙碌。她們用特制的彎刀,趁熱將花生糖切成大小差不多的小塊,不一會兒,桌上堆滿了等著裝袋的小塊花生糖。輕輕咬一口,花生的堅果味緩解了麥芽糖的甜膩感,酥中有脆,清甜爽口。
“那時候爺爺挑著個擔子,走村串屯,手里拿著個撥浪鼓,很遠就能聽到撥浪鼓的聲音,這撥浪鼓一響,鄉親們就知道貨郎來了,家里用的小來小去的東西都可以買到,也可以拿鵝毛豬毛換兩盒火柴的,當然也有這香酥的花生糖!”張學斌回憶道。過去的時候,撥浪鼓一響,農村的孩子是最高興的,趕緊把家里能換糖的東西找出來,追著貨郎,跟著貨郎擔子跑,哪管是換了幾塊糖,那也是樂得不行了。
飲水思源,致富不忘鄉親。進入新時代,看到了徐集花生糖的春天,張學斌毅然辭職回到家鄉,投身到花生糖制作和鄉村振興這一甜蜜而偉大的事業中來,目前,翁家塘坊正帶動著周邊十幾戶村民致富奔小康。“挑貨郎見證了我們小家庭的變遷,更見證了我們時代的發展和進步。我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徐集花生糖的制作傳承人,深知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。我一定要傳承好這份老手藝,用自己的實際行動,帶領鄉親們為實現鄉村振興努力奮斗。”張學斌充滿干勁的說道。